跳到主要內容
來自挪威的故事

保持冷靜 - 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

北冰洋看似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場所,但現代漁民透過預防措施並密切注意天氣,已盡可能地保持安全。

保持冷靜 - 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

惡劣寒冷的環境

下午三點,挪威北部海岸的布茨峽灣(Båtsfjord)小鎮已經天黑了。水溫是攝氏四度。普通人在這個溫度下最多只能撐一小時,上下 30 分鐘左右,就會因體溫過低而死亡。在冬季,人在北冰洋中很有可能同時面臨休克、精疲力竭和波濤洶湧的連續打擊,保證讓您在凍死之前嚐盡溺水之苦。

從好的方面來說:您絕對不會被鯊魚吃掉。

一整天都在下雪。風還逐步增長成為強風,Båtsfjord 的街道上幾乎空寂無人。大多數人都很聰明地待在室內,除非他們有非去不可的地方,那就開車。少數幾個外出閒晃的人正蜷縮疾行,盡力擋住他們的臉和四肢,以躲避刺骨的風雪。

壞天氣,好漁獲

北極鱈魚正值旺季,代表北極海域中正充滿令人垂涎且珍貴,並備受全球食家喜愛的大西洋鱈魚。這顯然也是挪威北部漁夫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時刻。更是一年之中,大西洋最洶湧、最寒冷且最令人驚恐的時刻。

年僅 23 歲的 Tor-Øyvind Bolle 已能指揮一艘六人漁船,在巴倫支海上進行為期兩天的捕撈,剛帶着六噸以上的鱈魚返港。在當地的魚類加工中心卸貨後,他又再次出海了。 

像其他任何靠捕魚為生的人一樣,Tor-Øyvind 總期待出海時陽光普照、波瀾不驚,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。

「當然,我更渴望風和日麗的日子,無奈天氣就是這樣,無人能夠改變它。」他以北方漁民常用的斯多噶主義口吻輕描淡寫地述說。「我們整個冬天都沒有過平靜的日子。」

他往外眺望浪、雪和風,似乎並不太擔心。

他嘆了口氣說:「天氣沒有那麼危險,只是要做更多事,下更多功夫。」

他認為應對海浪的最佳方法是什麼?

他回答道:「一路罵到底,再加上大量的尼古丁。」

監控並採取預防措施

他對安全並無輕視或漠不關心。他是第三代漁民,自七歲起便定期出海。Tor-Øyvind 清楚知道他的船可以承受多少衝擊(一般的狀況下),更重要的是,他可準確地判斷何時該回頭。

駕駛艙內佈滿螢幕和儀器,掌握這些攸關性命的的數據保護他、船員以及挪威漁船隊所有其他船隻的安全。他還可以非常精確地追蹤自己以及在附近所有其他船隻的位置,甚至海流的強度和方向。不斷了解目前和預測的風力強度和海浪深度。 

儘管天氣可以在兩次心跳之間發生變化,他還是可以在一次心跳的時間內立刻作出反應。

因此,當被問及出海時最大的安全顧慮是什麼,是海浪衝擊甲板,把船當玩具一樣折騰;還是無情的風拉扯,撕裂人和機器:甚至是讓人處於詭譎陰霾中的濃霧和大雪覆蓋著世界。他卻不帶諷刺、毫不猶豫地回答:

「火。」

把風險降到最低

海上安全的秘訣,是必須遵循十分標準的健康和安全預防措施:確保船上按規定配備安全設備;限制使用明火;確定沒有鬆動的纜線或物品遺留在周圍,以及建立嚴格的重型機械操作流程。

這些就是您可以控制的風險。您可以避免無法控制的風險。就那麼簡單。

此外,他定期將其置位傳送給捕魚當局。他會在設定釣線時進行報告,在將釣線拖入時進行報告,回家時,交付貨物時以及綁船時都要報告漁獲量。

即使我們還沒有把峽灣疏通,但海洋的力量已使其存在廣為人知。浪衝至一公尺高度,足以撂倒成年男子,甚至導致反胃嘔吐。Tor-Øyvind 自己仍然不受整個事情所影響。

他說:「我只有在好幾個星期沒有出海的情況下才會暈船浪,然後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重新調整。

雖然他並不介意一些洶湧和翻騰,但令人放心的是,他時時刻刻都會注意極限在哪裡。

他說:「我以四至五公尺的浪高為極限,只要超過了就會有危險。「雖然我曾經出海遇到過颶風,但當時乘坐的是一艘更大的船,那真是不得了。」

安全至上

您會感覺到 Tor-Øyvind 和他的團隊可以蒙住眼睛。實際上,這與事實相差不遠:他們通常在午夜(外面是黑色的時候)伸出釣絲。儘管他從未在海上感到危險,但惡劣的天氣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。 

「當您日復一日面對這種天氣時,您可能會失去一些動力。但是當您抓住機會時,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」他說。

他在手機上檢視天氣預報。

他說:「我們今天無法出海了。」

回到博茨菲尤爾(Båtsfjord),由於天氣的緣故,海港裡到處都是大大小小受困於此的船隻。許多漁民藉此機會順道去博茨菲尤爾鎮上兩個熱鬧的酒吧,與他們的同行親切熱絡地聊天,即使您能感受到他們寧願出海帶回值錢的鱈魚漁獲。

沒關係,因為,安全至上。